《銅陵日報》:讀書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
生活方式或生活作風對一個人影響極大,尤其是對領導干部和管理工作者。目前反腐所打所拍的“老虎”、“蒼蠅”中,絕大多數(shù)都是生活方式或生活作風出了問題,這些人出問題,絕大多數(shù)不是能力問題,可見生活方式或生活作風對人的影響之大。
隨著社會發(fā)展,越來越強調學習型社會、學習組織建設,讀書學習不只是青少年學生的事,也是全社會的事,現(xiàn)代科學技術快速發(fā)展、知識更新周期加速、經濟社會轉型等,客觀上要求全社會人都要不斷地學習、終身學習,也就是讀書學習已成為現(xiàn)代社會人的一種生活方式,更是社會組織中領導干部和管理工作者的生活方式,而且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首先,讀書能讓人心靜下來。清人張潮在《幽夢影》中寫道:“能閑世人之所忙者,方能忙世人之所閑!币馑际侵复蠹叶荚诿β档氖虑,你能夠悠閑地對待它,才會有時間、有心思去滿足自己的閑情逸趣。別人忙碌追逐的你不追趕,別人置之不理的你用心去體會。這是一個發(fā)現(xiàn)的過程。發(fā)現(xiàn)什么呢?發(fā)現(xiàn)一種生活方式,發(fā)現(xiàn)生命的質量。有這樣一個故事很是耐人尋味:一位木匠把手表掉在半人高的刨花里,讓眾多徒弟去找,大家亂哄哄地找,怎么也找不著。后來他的兒子獨自在夜里靜靜地聽手表走動的響聲,終于找到那塊手表。事情很簡單,道理卻很深刻。
《莊子》中說:“水靜猶明,而況精神!圣人之心靜乎!天地之鑒也,萬物之鏡也!碧斓厝f物是可以映照在我們心中的,前提是心要安靜。喧囂的小溪把碎沫拍打在山崖上的時候,澎湃的大海把浪花摔打在沙灘上的時候,它能照見世界嗎?它什么也看不見。心理有障礙或精神上出問題的人,有一個重要表現(xiàn),就是心靜不下來,亂想,控制不了自己,有人最終導致精神疾病爆發(fā)。歐洲有一個治療精神疾病的方法,麥斯麥通磁術,中間放一個大木桶,木桶里放了許多的磁鐵,參與治療的人圍著大木桶,病人按照治療師的口令,都專心想著中間木桶中的磁,這樣就通磁了,經常訓練精神問題就解決了,其實就是把人的注意力集中了,一個能靜下來,能集中注意力,就不會有心理障礙或精神問題。
一本書,一支筆,一張桌,一盞明燈,一杯苦茗,一份心情;或默念,或朗讀,或快覽,或慢咀,或卒讀,或選觀;內心為之澄澈,思緒為之飛揚,志趣為之提升,精神為之超越!如果能夠養(yǎng)成良好的讀書習慣,并長期堅持不懈,像毛主席在長征路上、在延安,那么艱苦的環(huán)境下,都是堅持讀書,說明他心是靜下來的,心理是絕對健康的。
現(xiàn)代社會的高速發(fā)展,科技越來越先進,物質財富越來越豐富,有誘惑力的東西越來越多。領導干部和管理工作者,因為掌握著公權,有求的人多,面對的誘惑就更多。如經常沉迷于網絡的人情緒波動較大,情緒波動大的人心理容易出問題;沉迷吃喝玩樂的人,吃多了喝多了,很多人因此生病,人身體中酒精多了,注意力就難以集中;尤其是那些面對一個或幾個情人,還有老婆的人,需要多少精神來應付,心怎么能靜下來?中央出臺八項規(guī)定,整頓“四風”,對領導干部和管理工作者靜下來,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產生了積極推動作用。讀書就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,養(yǎng)成讀書的習慣,就會讓心靜下來。
其次,讀書能優(yōu)化人際環(huán)境。在一個家庭、單位、組織、群體之中,人際環(huán)境很重要,優(yōu)化人際環(huán)境的措施和辦法很多,倡導讀書,養(yǎng)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氛圍是有效的途徑之一。讀書,不僅能融洽人際關系,而且對教育、發(fā)展等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大家都知道盧梭是世界著名的哲學家,他在《懺悔錄》中回憶,他父親是一個修鞋匠,酷愛哲學,經常讀哲學書籍至深夜,而六七歲的盧梭就開始看哲學書,稍大點就跟他父親討論哲學問題。看看我們現(xiàn)在周圍,家庭關系緊張,因為孩子學習,父母與孩子矛盾激化,甚至發(fā)生極端事件。試看,盧梭的父親和盧梭,因為讀書,因為對哲學感興趣,關系是何等融洽!
一個朋友跟我說:他從兩個孩子上小學開始,從不去賭博,很少看電視,雖然他認得的字不多,每天晚上孩子學習,他就會看報紙或其他書,一看就是幾個小時,不認識的字就問,兩個孩子都能安心學習,都上了很好的大學。曾經看到這樣一個場景,父親在看書,一個兩歲不到的小孩也在看書,走近一看書拿倒了,卻一本正經地在看。讀書對一個家庭環(huán)境的優(yōu)化極為重要,作為一名教育管理工作者,我經常與一些家長交流,希望他們買一些書和雜志在家里看看,少打麻將,少讓自己喝多酒,盡量不要吵架。
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,讀書就意味著與人類歷史上有智慧的人交往,領導干部和管理工作者與這些歷史上有智慧的人交往,對自己必將產生積極的影響,同時也會脫離低級趣味,讓自己成為一個高尚的人。
(轉載自《銅陵日報》 撰稿:沐揚)